
三十三年的老夫老妻,说散就散了。
还不是那种撕破脸皮、满地鸡毛的难看场面。恰恰相反,双方发出来的公告,客气得像是在交换什么新年贺词。一方说:“您有您的战略,我懂。”另一方说:“我需要独立,您支持。”
你瞅瞅,多体面。
这事儿的主角,一个叫贝卡尔特,比利时来的,全球搞轮胎骨架(也就是钢帘线)的头号玩家。另一个叫法尔胜,江苏本土的老牌企业。他俩在1992年,那会儿我估摸着很多人还没出生呢,就合伙在中国开了个厂,叫中国贝卡尔特钢帘线。当时的分工很明确,比利时人出技术、出大头资金,占股90%;法尔胜呢,出地、出人、出关系,占股10%。
这模式在当年,遍地都是。外来的和尚好念经,但也怕水土不服,总得找个本地的“地陪”领路。法尔胜,就扮演了这么个角色。
这一合作,就是三十三年。从BP机时代干到了人人刷短视频的今天,厂子也成了贝卡尔特在中国市场的桥头堡,一年营收十五六个亿,活得相当滋润。
可就在前两天,一纸公告,这10%的小股东要清仓离场了。比利时人把这最后的10%股权也收了回去,从此,这家厂子就姓“贝”不姓“法”了。
有意思的地儿就在这儿。
按理说,法尔胜守着这么个每年稳定分红的“现金奶牛”,日子过得多舒坦?为啥要卖?公告里说得好听,叫“逐步收缩传统业务条线,为发展主营业务提供资金支持”。
这话你听着耳熟不?像不像你那个总说要减肥,结果夜宵吃得比谁都欢的朋友?
我给你翻译翻译。这10%的股权对应的营收,占了法尔胜去年总营收的一半还多(50.85%)。你没看错,一半。这哪是“收缩业务”,这简直是壮士断腕,甚至是断了半个身子去换一笔钱。得是多重要的“主营业务”,才需要这么大的血本来输血?我没去深扒法尔胜的新业务是啥,但能闻到一股子“不成功便成仁”的悲壮味道。
说白了,地主家可能也没余粮了。守着金饭碗,但家里等着米下锅的地方太多,只能忍痛把碗给卖了。
这只是故事的一面。更有嚼头的,在另一面——那个买家,贝卡尔特。
你先琢磨一个问题:你手里有一样东西90%的所有权,用了三十多年都挺好,为啥非要在今天,花一大笔钱去买那剩下的10%?
这10%能让你从“基本说了算”变成“完全说了算”,区别大吗?
大,也太大了。
这就好比你开一辆车,方向盘、油门、刹车都在你手里,但副驾上始终坐着个人。这个人吧,平时不碍事,你往东他绝不喊往西。可万一哪天,你想玩一把漂移,想上赛道飙一圈,副驾这位老哥可能会弱弱地提醒一句:“哎,咱这车是买菜车,悠着点,安全第一。”
这话没毛病,但就是耽误事儿。
贝卡尔特现在就面临这个情况。中国的汽车市场,尤其是新能源车,已经不是当年的“买菜车”市场了。它现在是F1赛道,是秋名山的发卡弯。所有车企都在玩命地卷技术、卷性能、卷成本。作为给轮胎造骨架的供应商,贝卡尔特能不跟着卷吗?
客户今天跟你说,我要的钢帘线得更轻,能给我的电车多跑三十公里续航。明天跟你说,我要的强度得更高,能扛住我们新出的那款高性能跑车的变态扭矩。后天又来了个新要求,说你的生产线能不能跟我的数字化系统打通,我要实时监控你每一盘钢丝的质量。
这些需求,急不急?要不要命?
在以前那种90%控股的合资模式下,决策流程是什么样的?我猜啊,就算法尔胜再配合,该走的流程也得走。开个董事会,大家举手表个决,签个字,盖个章。一个亿的新设备投资,一条新产品线的研发,一来一回,半个月过去了。
在今天的中国市场,半个月,黄花菜都凉透了。你的对手可能已经把样品送到客户手里了。
所以,贝卡尔特要的是什么?是100%的掌控权,是绝对的效率,是“老子说了算,马上就办”的执行力。它要把副驾上那个善意提醒的“老伙计”请下车,然后一脚油门踩到底。
你看,这事儿的底层逻辑就变了。
三十三年前,贝卡尔特进入中国,像个小心翼翼的“外来女婿”,需要法尔胜这个“本地岳父”领进门、认认人、拜拜码头。那时候,10%的股权是“入场券”,是“护身符”。
三十三年后,这个“女婿”早就不是吴下阿蒙了。他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,路怎么走,人怎么处,坑在哪里,机会在哪里,比谁都门儿清。他自己培养的团队,可能比“岳父”还懂这片土地。当年的“地陪”,慢慢变成了“荣誉顾问”。
现在,市场风云突变,从当年的大草原变成了热带雨林,到处都是明枪暗箭。女婿觉得,是时候彻底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,再带着岳父,多少有点束手束脚。而岳父呢,年纪也大了,有自己的新想法,看着女婿这么能折腾,拿一笔丰厚的“养老金”退居二线,颐养天年,何乐而不为?
这根本不是什么“分手”,这是一场极其理性的、双方都觉得划算的“资产重组”。
再往大了扯一步,这事儿绝不是个例。你看看宝马和华晨,看看大众和江淮,外资在中国搞合资企业的股权比例,这些年一直在变。以前是政策要求你必须找个伴儿,现在是政策放开了,你可以“自由恋爱”,甚至“独身主义”。
于是,那些真正把中国市场当成未来主战场的狠角色,都在干同一件事:增持,增持,再增持,直到全资控股。
为啥?
因为他们终于想明白了,或者说,被现实教育明白了:今天的中国,已经不是那个给你提供廉价劳动力的“世界工厂”了。它本身就是世界上最庞大、最复杂、也最前沿的单一市场。在这里混,你不能再抱着“海外总部遥控指挥,中国分部按图索骥”的老黄历了。你必须把决策链条、研发中心、最精锐的部队,统统都放在中国。
把中国市场当成一个“区域”,你就输了。你得把它当成你的“全球总部”。
所以,贝卡尔特回收这10%的股权,在我看来,根本不是什么“不看好合作伙伴”或者“准备撤退”的信号。
恰恰相反。
这是比利时人下的一步重注。它在用真金白银告诉所有人:中国市场这场牌局,我不仅要玩,我还要当庄家,我要All in。
这哪是什么和平分手,这分明是贝卡尔特写给未来中国市场的一封“投名状”。用全资控股当墨水,用未来三十年的规划当信纸,沉甸甸地拍在桌子上,对着所有竞争对手说:
“来吧,这才刚刚开始。”
这盘棋,你看明白了没?三十年的合资路走到头,是缘分尽了,还是新故事的开篇?评论区里,等你开腔。
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,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。
专业的股票配资一览表.天金策略.股票配资平台哪个最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